新闻资讯

趋势浮现:数据时代与算法服务

2022年09月04日 14:22来源:

数字时代的社区生活,从社区规划到社区管理,其背后的行为逻辑都可以得到各类大数据的有力支撑,基于如手机基站定位数据、RFID技术数据、GPS浮动车数据、用户行为日志等或被动、或主动获取的数据信息,海量的、动态的、精准的、真实的各类数据的大量增长让社区空间的营造和维护、用户关系的组织和重构得到了优化的可能。社区是“人”的社区,技术的发展与利用也始终要服务于社区为“人”服务之本质。


住联网:数字物业与数字孪生的现实复刻


现代城市在区域规划、交通网络、生活节奏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呈现了愈发多元且多变的形态,而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到有现代购物中心之父的建筑师维克多·格伦,都已经意识到城市中昼夜循环的交通流动与人体的血液流动或神经系统间的隐喻及类比[1]。数字时代下,城市运转的信息与数据变得丰富且易得,嵌入城市中的各类数字设备产生了丰富的、时间颗粒度极低的、真实的信息流,仿佛让城市的血液在数据层面流动了起来,也让现实的城市运行方式在数字状态下得以模拟、复刻。


数字时代的各类技术,在小区规划和管理的宏观角度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极好的服务保障。基于大数据对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进行精细研究,既可以通过GPS定位与GIS计算相结合,通过实际出行选择与最短路径之差,分析居民对于小区周边配套设施的选择需求,进而拟定出小区适宜的规划尺度,也可以利用手机移动数据对居民通勤模式等方面可视化表达,通过各种动态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新思路。


随着GIS技术、空间算法等方法的应用,城市功能区规划工作从依赖于勘测数据、遥感影像的大颗粒度识别,到利用交通刷卡数据、移动数据等居民行为数据集与城市GIS、POI等数据进行精细颗粒度识别,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住联网”的智慧化、精准化定位与发展。基于这种智慧型、人本位的规划理念,小区内部同样可以依照小区内人流的分布密度、停留时间段、停留时长等方面计量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时间、人次、频率,对小区内部绿化面积、功能布局、公共设施类型与数量、公共服务利用状况等进行分析管理,加之通过房价、住宅面积大小、学区等因素综合大数据推演出的业主基本类型数据,形成面向不同类型人群的更有针对性的小区规划设计,如合理调整小区公共服务时间、增减小区公共设施、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时段灵活安排等等,切实提升小区规划与居民需求的契合程度,增进小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居民互动程度、公共事务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居民协同参与小区治理的可能。同时还可实现对小区内快递员、家政人员、访客等流动人口、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精确、细致的规划。


物联网:设施设备远程监控及运维


技术的发展、运用速度正在加快,技术也正在逐步嵌入于实际存在的各类物体之中,通过各类传感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和无线定位技术、音视频采集技术等方式构建的“物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形成了除个人关系网络层面之外的新的物理形式的关系网络。库兹韦尔的“加速循环法则”(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指出,技术的应用及普及速度正在指数级的发展。库兹韦尔以各类虚拟现实技术在美国社会实现约四分之一人口比例的广泛应用为衡量标准,电话的普及用了大约40年,无线电用了大约35年,电视机是25年,个人电脑是15年,而达到同样的覆盖范围,智能手机只用了5年。不同阶段的技术应用会形成时间线上的融合,并借由新旧技术在融合中产生的加速合力,实现迅速的应用和扩散。物联网实现的技术在物理实体链接层面的发展,使得对实际存在的各类物体或动态过程的感知、识别和管理成为现实,也必将在后续迅速加速应用的技术发展之下,叠加构成新的多层次城市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更快速的、更复杂的链接。


在小区应用方面,物联网实现的以内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为基础的建筑及物资综合管理网络,利用各系统智能模块,通过对各子系统的信息收集,完成智能化集中管控,进而提高住户舒适程度,优化故障应答速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力度。


具体而言,一是在需求导入层面,实现自动化的感知与收集。在传统模式下,人为划分的各类管理网络的定期巡查与报告在运行效率、误差控制和人力资源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对于突发事件无法及时监控的风险。然而通过水、电、温度、燃气等各类前端传感器模块的监测,可以实现对前端大数据的实时分析,监控和提示阈值外异常环境指标。除了应急管理,物资管理方面的需求导入亦是如此。技术的发展让描绘用户需求变化曲线成为可能,也使得物资储备量的控制的预判得到实现。初期处理物品的位置信息问题,常用的是GPS/北斗/LBS(基站定位)/Wi-Fi+GPRS模式,但缺点在于功耗过大,电池的容量和尺寸限制了技术的应用,此外设备单次供电工作时间较短,在地下室、楼道等卫星信号弱的地方也有一定难度。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则能定期主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并借助唯一编码的对应关系,提升仓储管理效率,并可利用在物资管理、物资追踪、物资异常报警等方面。


二是在需求反馈层面,实现与供应的高效匹配。在得到实时需求信息之后,物联网技术使得后续的自动响应或人工响应的效率和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资源的储备和配置,进而辅助决策方案准确的、及时的制定和传达。面对出现的常态化或突发性需求,在控制终端,都可及时显示所需处理事件的内容、规模或数量、地理位置、建议处理方式、对应负责人员等信息,能够通过物与人的对应,人工实现问题的高效率反馈和解决,也可通过物与物的对应,完成自动化的修复、替换或补足。


以厦门鼓浪屿的实践为例,万物云城对岛上房屋、设施及乔木进行地毯式排查和登记,使得每个区域都有网格,每个设施都有二维码,每个资产都有电子档案,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一个ID。工作人员对岛上100多个果皮箱都安装了传感器,当垃圾量达到2/3时,系统就会提醒就近环卫工人进行清运,同时可以通过运行数据合理调整果皮箱的分布和环卫工人的排布。在深圳,万物云城首创“物业管理进河道”的新模式,在全市主要河流布设132个高清摄像头、123个监测微站,对207条重点河流、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及3338个排水口,构建实时可视化监控体系。


户联网:用户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预测


当城市的脉搏得以精准把握,当设施设备的监控和运维得以有效应对,从长期到短期、从宏观到细微的对城市以及对城市中的“人”的在根本上的理解和服务便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理性的发展之下,根本的还是人的需求的关注和理解,为城市中的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信息获取方式和速度的改变,为政府、企业等组织和个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得到了很大改变。通过个体主动或被动地将个人数据在保证知情权和保障隐私权的前提下为其他组织所获取,一方面,数据的畅通可以高效满足个体的需求,提升了各组织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打破了原有因“部门隔离”造成的数据人为性闭塞,减少中间部门的信息传递阻隔,在方便了个体对于自身需求的解决和信息的获取的同时,既可减少组织中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亦可在技术赋能带来的行动逻辑转变中推动个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提升个体对组织的信任程度。例如可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分级将各户的居民基本信息、配套公共设备设施统一管理、建档,整合社区视频监控信息、线上线下意见反馈平台等内容,综合优化社区治理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数据间的比对分析,也能揭示隐匿于海量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发现个体此前未能意识到的需求,帮助各类组织预判服务方向,构建分类别、分主题、分周期的各类智能模型,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细致化、精准化。通过用户移动设备的反馈信息和物联网技术下实现的家庭及公共空间中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借助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用医疗设备、摄像头、电子穿戴设备等传感装置,实现针对用户有需求的,比如社区老年群体或其他需要照顾的群体的生理数据或移动数据的获取,以及危机状况的预判和探测,从而在智能化地进行用户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实现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有效分析和动态化管理。


在精细化理解和服务居民的基础上,与居民直接相关的各类技术同时也在为社区的管理与共建共治提供优化的方式。通过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保密性等特征的区块链增信,辅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技术,融合社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社区外部商业平台等,对居民是否遵守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计分,或是让居民对社区各类事务进行开放、平等的打分,在保护居民基本信息的隐私性的同时,令居民的行为得到量化,并为量化后的信誉点提供居民在其他社区内部或周边消费行为中的优惠。


除了各类移动沟通平台丰富了居民参与的可能,数据时代大量用户数据的去中心化、保密性、真实性的特征,在社区管理者和居民间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信誉和信任交互,创新了社区管理的新维度。



[1] 迈克尔·巴蒂. 《创造未来城市》[M]. 中信出版社, 2020:110.


版权声明: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团队对本报告《中国小区演进与治理》拥有相关合法版权,如需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团队(王迪、季梵、杨锐、冀忆、许天怡、苏琪红、赖晗语、范愫、王子豪、苏婕、朱戈、耿满、梁钰婷等执笔,陈阳、刘小天等团队成员提供资料支持。)


  • 万物云总部
  • 安徽代表处
  • 川云代表处
  • 鄂豫代表处
  • 福建代表处
  • 佛山代表处
  • 广州代表处
  • 杭州代表处
  • 京冀代表处
  • 津晋代表处
  • 吉黑代表处
  • 辽宁代表处
  • 南京代表处
  • 宁波代表处
  • 琼桂代表处
  • 深圳代表处
  • 山东代表处
  • 苏州代表处
  • 上海代表处
  • 湘赣代表处
  • 西北代表处
  • 渝贵代表处
万物云总部

邮箱:onewo.pr@vanke.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

安徽代表处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河路与潜山路交口万科中心21楼

电话:0551-65780098

邮箱:guoy01@vanke.com

川云代表处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华·万科文创大厦15-16F

电话:028-84797666

邮箱:wuxy1@vanke.com

鄂豫代表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四路光谷汇金中心15栋A座

电话:027-87921336

邮箱:caoff01@vanke.com

福建代表处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高林中路535号万科云玺.领航

电话:13950180909

邮箱:zhangx57@vanke.com

佛山代表处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55号万科金融中心A座3A层
电话:0757-81233055
广州代表处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观路万科云城米酷B1-2栋10楼
电话:020-37256333-684
杭州代表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5F、16F
电话:0571-88765288
京冀代表处
地址:北京朝阳北苑路航空科技大厦8层

电话:010-84908498

邮箱:BJWYJYGL@vanke.com

津晋代表处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与白堤路交口万科时代中心32楼

电话:18602698690

邮箱:lij303@vanke.com

吉黑代表处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衡山路46号科技金融大厦6层

电话:0755-83901333-654

辽宁代表处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新隆街1-26号金廊万科中心五楼

电话:024-31377055

邮箱:qiyao@vanke.com

南京代表处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B1栋4楼

电话:15251810967

邮箱:zhangm74@vanke.com

宁波代表处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和源路510号宁兴国贸大厦26楼
电话:13819424330
琼桂代表处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环国际广场21楼

电话:0898-88381116

深圳代表处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星河WORLD C座10楼

电话:0755-83901333-654

山东代表处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69号国家广告产业园22号楼

电话:18562620091

邮箱:shengyy@vanke.com

苏州代表处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园区旺墩路125号星旺墩商务广场1幢701
电话:13814841997
上海代表处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古美路1528号漕河泾开发区现代园区A6栋3楼

电话:18616808655

邮箱:liujw59@vanke.com

湘赣代表处
地址:湖南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489号万博汇名邸三期

电话:0731-88211119

邮箱:zhangj654@vanke.com

西北代表处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万科生活广场B座三楼

电话:029-88663016

邮箱:chenxiaoying@vanke.com

渝贵代表处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赛迪路2号金山商业中心A栋18楼

电话:13594183320

邮箱:zhaow55@vanke.com

Copyright©2022 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3920号